规范详解:楼梯需要在地下地上层之间做防火分隔
文章出处:admin
人气:4595发表时间:2020-07-28 01:16:17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GB50016-2014(2018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6.4.4条强制性条文的内容。
今天我着重介绍的是这个条文第三款的要求,我用蓝色的下划线标注了出来。
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针对6.4.4条第三款条文的要求,我特地找了一个建筑的地上1层和地下1层交界处还有标准层拍照,照片见下文。


规范的条文解释里是这么说的:
对于楼梯间在地下层与地上层连接处,如不进行有效分隔,容易造成地下楼层的火灾蔓延到建筑的地上部分。因此,为防止烟气和火焰蔓延到建筑的上部楼层,同时避免建筑上部的疏散人员误入地下楼层,要求在首层楼梯间通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入口处采用防火分隔构件将地上部分的疏散楼梯与地下、半地下部分的疏散楼梯分隔开,并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当地上、地下楼梯间确因条件限制难以直通室外时,可以在首层通过与地上疏散楼梯共用的门厅直通室外。
对于地上建筑,当疏散设施不能使用时,紧急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阳台以及其他的外墙开口逃生,而地下建筑只能通过疏散楼梯垂直向上疏散。
再补充一点,【已废止】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里面也有提及同样要求的条文:
7.4.4 建筑物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已废止】GB50016-2014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6.4.4条的内容与2018版规范中的6.4.4条的内容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搜集整理,转载仅为收藏、学习、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
此文关键字:规范,详解,楼梯,需,要在,地,下地,上层,之,
文章访问排行榜
- 自然排烟窗(排烟口)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 规范详解:楼梯需要在地下地上层之间做防火分隔
- 消防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 机械排烟口与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要求规范解读
- 各类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时间频率规范总结
- 自压式、内储压、外储压气体灭火系统区别
- 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原理与功能
- 常见几种气体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
- 电梯按钮上的G层是个什么层?
- 不同类型火灾探测器的特点及适用场所
最新资讯文章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几个保护措施与争议点总结
- 博物馆及古建筑群的消防措施
-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可靠性的重要标识
- 论建筑物防火之“防患于未然”
- 消防设施的分类及维护保养常识
-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施工方案
- 七氟丙烷厂家告诉你关于灭火器配置设计中计算单元的划分原则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分类相关知识点
-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不同点
- 介绍几个自建房有关的住建部消防相关文件
相关文章
- 多瓶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 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 七氟丙烷灭火剂充装
- 手提式七氟丙烷灭火器
- 投掷型逃生灭火器
- 电磁悬挂式灭火装置
- 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装置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几个保护措施与争议点总结
- 博物馆及古建筑群的消防措施
-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可靠性的重要标识